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纳米学院联合中心
时间:2021-11-16 15:31:15 阅读量:9769
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纳米学院联合中心
(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微纳机电制造分中心)
(苏州市现代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可再生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
简介
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纳米学院联合中心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纳米技术应用研究。2013年起,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苏州)一体化发展,作为2011纳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承担“微纳机电制造分中心”建设任务。
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教授领衔,已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领军人才,目前专兼职教师70余人,一半以上的教师拥有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学历。
研究方向
中心目前拥有一流的设施和价值20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实验室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可在纳米材料分析、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微纳光学测试的方面开展研究,建设有先进传感器研究所、生物医学检测与仪器所(苏州市现代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微纳机器人所、纳米材料研究所(苏州市可再生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柔性材料研究中心。
1、先进传感器研究所
先进传感器研究所由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以微纳米先进传感器件的研发为基础,采取“学术研究—项目中试孵化—产业服务”的链条模式,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结合区域生产发展需求,加强与地区相关企业的紧密合作,开展针对于企业发展的定制化研发工作,形成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的互动机制。加速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全国领先的MEMS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开展了“高温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等行业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取得了多项微纳传感器领域产品化技术突破;“耐高温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进入苏州工业园区MEMS中试平台进行产业孵化。
■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推进建立了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微纳制造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 并获得省经信委支持。
■赵立波教授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所
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诊断系统
●纳米药物载体
●医疗系统包括步态、外骨骼机器人
●重金属离子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
●高级纳米复合材料
●纺织化学
3、微纳机器人所
研究方向:
◆工业机器人视觉融合的精准化打磨与去毛刺技术
◆新型复合材料3D打印/切削增减材一体化智能装备与加工技术
◆高速高精数控机床及智能车间在线监测技术
◆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
◆高熔点薄壁回转体等离子体近净成形技术
◆机器人视觉表面缺陷智能检测技术
4、纳米材料所
纳米材料研究所依托西交大纳米学院(苏州)科研平台,与学校理学院,材料学院协同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纳米所等兄弟科研单位共同建设。
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碳, 硅, 金属氧化物等)
◇陶瓷涂层与胶体化学
◇纳米材料应用(电池, 传感和催化等)
柔性材料研究中心
新型柔性材料创新中心于201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苏州)创立。团队通过对水凝胶结构的研究和改造开展持续十余年的研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孵化了苏州凝智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推进水凝胶等软材料的产业化。
公共科研服务平台
中心公共科研服务平台拥有一流的设施如原子力显微镜、高精度旋转流变仪、热重分析仪、纳米粒度检测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一流科研设备,为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提供了一流的条件。根据设备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纳米材料分析、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微纳光学。公共平台服务对象涵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企业,采取全方位的开放政策——设备资源开放、研究场地开放、技术开放以及人才开放。平台致力于为从事纳米技术产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测试分析服务和解决测试分析方面的各类问题。
主要成果
历年来,中心承担了横纵向项目90余项,到款经费约3000万元,发表高水平文章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兼职教授孙立宁、企业家兼职研究员王敏锐与我校王建军教授合作的“SOI高温硅压力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子课题支持。
在锂电池领域与校内材料学院马飞教授团队,理学院杨志懋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在包括ACS Nano (IF 13.09),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IF15.367)等一流期刊上发表多篇10以上高影响因子文章,在我校新闻中得到了高度关注。
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链接:
http://www.nanoxjtuedu.cn/index.asp